很多妈妈都说自己坐完月子变胖了,十分忧虑。 但实际上,“胖”并不只是成年人的忧虑,如今“胖孩子”越来越多,照样很让人担忧。 有的老人家总是喜欢说: “看我的大胖孙子,多好看!”“我摸着孙女身上没肉啊,多给孩子吃点儿!”…… 实际上,孩子胖的危害恐怕也不比成年人胖好到哪里去。 近日,“3岁女孩被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的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年仅3岁的佩琪,被父母硬生生喂成70斤,只为当吃播赚钱。 起初,佩琪父母偶然发布了女儿吃东西的视频,有粉丝留言:宝宝好可爱,看她吃东西很有食欲。 嗅到商机的佩琪父母便开始频繁发佩琪吃东西的视频,果然吸引了不少粉丝,某视频网的单条视频播放量高达55万。 在佩奇父母的喂养下,到今年5月,佩琪已超过60斤,如今才3岁的她已有70斤重。不少网友留言建议佩琪父母注意女儿的饮食平衡,但佩琪的爸妈视若无睹,继续让孩子吃烤肉、烤串、烤肠...还兴奋地宣布:“马上突破100斤!” 看到这样的新闻,芽芽妈觉得愤怒又可悲。为了流量和金钱,不惜以女儿的健康为代价,这样的人真的枉为父母。 还有同款的妈妈丽华,就是这样做的。她家宝宝8个月大了,浑身的肥肉一圈一圈圆鼓鼓紧绷绷,被小区其他宝妈建议去给医生看看。 她看到宝宝胖得快"不成人形",于是带着娃去医院。医生看到宝宝的那一刻,立即就皱起了眉头:"把娃喂成这样,你是怎么回事?" 原来,她听人说"宝宝就要白白胖胖的才健康漂亮,将来能长高个子",于是每次喂饭的时候都将宝宝喂个"肚圆",希望宝宝将来长高个子,直到宝宝现在变成了一个"相扑运动员"。 警惕过度喂养,别增加宝宝肥胖几率 过度喂养,指的是宝宝摄入的能量与营养素远远超过机体所需,从而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婴儿时期可表现为: ●体重不增加或减轻; ●呕吐,吐奶时用拍嗝也不能缓解; ●水样便,腹泻时常有泡沫,并且为绿色。 造成过度喂养的最主要原因:父母认为宝宝应该进食这么多的食物,从而促使宝宝尽量多吃。父母不知道的是,宝宝根本不需要吃那么多。 过度喂养的4大危害 ●过度喂养易导致化吸收不良 ●过度喂养易脑疲劳 ●过度喂养会促进宝宝大脑早衰 ●过度喂养可致肥胖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宝宝吸吮吞咽速率减慢或停止2.推拒反应,拒绝嘴边食物3.香甜地睡去,一睡俩钟头4.拉出金黄色便便,没有异色和奶瓣5.每周都增重250g左右,发育趋势平稳 我国儿童超重肥胖数据惊人 进入21世纪,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不断攀升。 2014年,我国7~18岁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已分别达到28.2%和16.4%,农村男女生分别达到20.3%和12.8%。儿童肥胖已呈现全国流行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学生中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 2017年5月11日,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中指出:中国儿童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肥胖儿童估测有476万,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加起来近4000万。 2019年10月,世界肥胖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肥胖儿童数量已经达到了3900万,高居世界榜首 根据预测,等到2030年,中国肥胖儿童的数量将要突破6200万大关,而全球预计肥胖儿童数量将达到2.5亿,这个数据着实让人感到心惊不已。 宝宝肥胖可能带来多种疾病 1.过度喂养容易导致宝宝脑疲劳。因为吃的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相对脑供血量减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2.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 3.影响大脑发育,造成智力偏低。 4.成年后的各种慢性病的高危隐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 孩子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变胖,但最容易发胖的年龄段有3个: 1岁以内5-6岁青春期前期 因为如果肥胖起病在这3个时期,就可能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且体积增大,最终引起多细胞性肥胖,减肥困难且易复发。 相对而言,其他时期发生的肥胖,脂肪细胞会体积增大,但数目正常,治疗较易奏效。 所以,请妈妈爸爸注意的是,下次当我们提到“肥胖”这个词时,它已经不仅仅是个体型的代称,而是一种可能导致孩子身体各种问题的疾病,万不可小觑。 因为肥胖,正逐渐变成肥胖症。 那应该如何预防孩子肥胖呢? 敲黑板: 预防是关键!预防是关键!预防是关键! 给婴幼儿父母的建议 1.学习合理的喂养知识,克服婴儿越胖越好的错误观念。 2.提倡母乳喂养。 3.不要过早、过多添加淀粉类食物。 4.不要强求把碗中食物吃完。 5.不要让孩子以为只要肯吃更多的东西,爸爸妈妈就会高兴,这样有很大可能导致孩子吃得太多。 给学龄期儿童父母的建议 1.提供适量的食物,以保证生长发育为限; 2.不要让孩子养成喜吃甜食和油腻煎炸食品的习惯; 3.少在外面就餐或过多使用速食品; 4.注意看不见的油、反式脂肪(薯片、油炸方便面、曲奇、糕点等)、看不见的盐(酱油、调味料等)、看不见的糖(可乐、饮料、加糖果汁等); 5.使用少油快炒的烹调方式; 6.鼓励孩子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既能增强体魄,又能消耗多余的能量。 最后,芽芽妈再次强调: 肥胖在现在社会中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除了影响健康,更严重的是影响心理成长。不要等到孩子胖了,或者等到他们开始意识到体型之美的时候,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赶紧重视起来,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参考文献 [1]陈建红,张莉莉,王园.新生儿过度喂养因素分析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0,18(03):294-295. [2]周楠.学前儿童母亲的喂养类型与体型感知及儿童饮食的关系[C].中国心理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9:236-237. [3]张琪,吴庆红,刘建丽,惠敏.正确辅食添加对婴幼儿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5):2360-2362. 华伦天奴包包 https://www.sumipvc.com/product/valentino/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