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是什么 https://www.td010.com 大家好,欢迎来到@視觉传达。朝鲜战争剖析系列文章,本人按照事件发展时间顺序已经写到第19篇,欢迎朋友们点击我的主页阅读。 小编严格遵循“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基本要素,各要素几经考证,尽量展现史实及细节。 琐录亦必求真 在此前的18篇文章中,我们就朝鲜战争的前半阶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截至上期,已经讲到了“血染岭”与“伤心岭”。 本期,我们将目光挪向一个世界闻名的地方——板门店,讲述停战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如何安排战俘以及板门店帐篷外的血迹。 战争,自然免不了战俘,但朝鲜战争中的战俘却成了双方停战谈判最棘手的问题,双方在战俘问题上产生了激烈交锋,并使战争继续长时间地拖延了下去。 我们从一个历史场景开始说起吧。 本期为第十九期,本篇一共五节。 一、战争史奇观:进攻自家战俘营 战俘营位置 1952年6月10日清晨,在韩国南海岸以南的小岛巨济岛上,精锐的美国第187空降团向一处目标发起攻击,进行了一次非常特殊的作战。 之所以说这次作战特殊,是因为美军正在使用精锐部队,攻打由联合国军设立的第76号战俘营——这里关押的是大批中、朝战俘。 早上5点15分,一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围设在战俘营的铁丝网随着坦克的隆隆声颓然倒地,紧随其后的美国士兵将催泪弹投向手挽着手、唱着雄壮的歌曲的中、朝战俘们。 美军围攻战俘营 硝烟弥漫中,美国步兵端着火焰喷射器,伞兵们戴着防毒面具,手里拿着上了刺刀的冲锋枪冲进了战俘营...... 不甘坐以待毙的战俘们,拿起了刀具、自制的长矛和燃烧瓶等武器,与敌人展开了殊死反抗,一时间枪声、喊杀声、怒骂声、惨叫声响成了一片! 战俘们使用的武器 在现代战争中,这恐怕是一幕罕见的奇景——一支军队居然要出动精锐武力,去攻打理论上已被自己解除了武装、并被关入战俘营的俘虏们。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76号战俘营化成了一片焦土。 最终,战俘们被残酷地镇压下来,这次战斗共造成21名战俘死亡、139名战俘负伤。而美军方面,有1人死于长矛之下、14人负伤。 巨济岛的屠杀战俘事件震惊了世界,国际红十字协会公布了英国记者的调查报告,进一步证实了问题的严重性,国际舆论一片大哗! 英国《工人日报》、法国《人道报》都先后发文痛斥了美军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 美方在巨济岛进行大屠杀,我方被俘人员死伤已达160余人......——《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发文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以“世界公民”的立场评价了这次大屠杀:“不论美国此前做过多少好事,也不论他们曾经受过多么严重的挑衅,但是他们已经被这次屠杀战俘的行径玷污。” 为什么在美军派精锐部队攻击在自己的战俘营中理论上早已被解除武装的战俘们?在联合国军的战俘营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明白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深入说说棘手的战俘谈判问题: 二、艰难的战俘交涉 战俘营 1951年10月25日,交战双方于三八线附近的村庄板门店搭建的停战谈判帐篷中恢复了停战谈判。 1951年12月11日,首次开始关于战俘问题的交涉,但这一问题迟迟没有进展。 战俘何以成为一个棘手问题? 我们先看看当时的《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中对战俘问题是如何规定的。(《日内瓦公约》是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一系列国际公约的总称,是约束战争和冲突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权威法律文件。)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第118条:“实际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冲突各方为停战而缔结之协定中,如无关于上述事项之规定,或不能成立此项协定者,各拘留国应即依照前款所定之原则,自行制定并执行遣返计划,不得迟延。”(联合国大会1949年8月12日通过并开放给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于1950年10月21日生效) 在朝鲜战争时期,中国、朝鲜都并非《日内瓦公约》签字国,不过在开战后都宣布遵守《日内瓦公约》。美国是该公约签字国,但当时美国国会尚未批准该公约,不过美国也在开战后宣布将遵守《日内瓦公约》。这样一来,《日内瓦公约》在理论上便是交战双方应遵守的原则。 理论上讲,“全面遣返”战俘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成为一个太复杂的问题。然而,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 1951年12月12日,中朝谈判代表团阐明立场,按照《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中“战争结束后战俘应该毫不迟延地释放和遣返”规定的办理。联合国代表对此表示拒绝,并提出首先交换战俘名单。 李克农经请示毛泽东后,同意交换战俘名单。 1951年12月18日,双方交换了战俘名单。根据名单显示,联合国军手中的俘虏共有132474人,其中包括朝鲜战俘111774人、志愿军战俘20700人;志愿军手中的俘虏共有11559人,包括3197名美国战俘、7142名韩国战俘及1220名其余国家战俘。 就是说,战俘比达到了11.46:1,这个比例是相当巨大的。 造成差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志愿军对俘虏还采取过去革命战争中的方式,对部分人进行教育后加以释放;点击参阅我前期文章:志愿军全局被动,彭德怀如何向毛泽东汇报?朝鲜战争剖析16:悲怆,第二节:团长、教导员被“俘虏”杀害。朝鲜方面对朝鲜籍俘虏还被补充入人民军;另外无力看管、供应困难造成的逃散严重。 中朝战俘 1952年1月2日,联合国军代表利比提出:双方应该“1:1”地交换俘虏,联合国军方面则优先释放自愿被遣送回国的俘虏。当中朝方面手中的战俘被释放完毕后,手中仍有多余战俘的联合国军一方则应根据“自愿遣返”原则释放战俘。 美国给出的理由是“战俘不愿被遣返”,要坚持“自愿遣返”的原则。因为他们了解到,战俘中有很多是原国民党士兵,要充分利用这部分人忠诚度不高的事实,营造9万多战俘不愿回到自己国家的假象,进而在国际上制造对我国的负面舆论、抹黑中国和朝鲜的目的! 这是公然违背《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这样的陷阱当然不会得到中朝方面的认可,因此双方从第二天起便开始了持续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吵。——《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国军事科学院编) 但是,俘虏在他们手里,成了宰割的对象,他们注定要做手脚,怎么做? 三、血腥甄别——蒋介石政府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 美国人要对战俘是否愿意遣返做“甄别”!而拒绝甄别的战俘面临着残酷的虐待! 1952年香港《大公报》刊文 此时,一直想加入朝鲜战争,但没被批准的蒋介石政府扮演了极不光彩的丑恶角色——派遣了大批台湾特务以及50人的暗杀团到达了战俘营。他们勾结了部分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国民党俘虏,对被俘人员进行了“血腥甄别”! 这些特务混在战俘营中,宣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员,对战俘进行各种威逼利诱和残酷迫害,强迫在战俘身上纹上“反共抗俄”“肃清共匪”之类的反动词语,甚至在背部也刺上了国民党的旗帜或中国台湾的地图......不从者遭到虐待、殴打,甚至被杀害......有的不愿喊反动口号的志愿军俘虏,生生被割掉耳朵、甚至被割掉“生殖器”! 幸存老兵展示被迫纹身 被俘女兵的遭遇更惨:对不愿甄别的女兵,美军以搜查为名,把她们全身衣服都剥光后,赶进一个房间里。几分钟后,一丝不挂的男俘们也被拉了进来。一个美国军官说:“我们听说你们共产主义者很喜欢跳舞,那么现在就舞吧!跳吧!”在刺刀和手枪的威逼下,他们被迫起舞。美国军官们吸着烟,心满意足地哈哈大笑,用烟炙烤姑娘们的胸部......没有人能逃脱敌人的兽行,他们随意奸污女兵,甚至奸污了一个以“战俘”的罪名被捕的14岁的女孩子......——朝鲜人民军被俘女兵金京淑 “那时,我觉得好像国度和人间从尘世上消失了。如果在我身边出现那些花纹,我定会羞耻得无地自容,绝没有脸再回到祖国了。怎能在阳光下露出我的背呢?别的且不说,我的身上已有那些花纹就够坏的了。”——被俘战士田忠俊 试验者对1408名细菌性痢疾患者使用的六种治疗方法......仅四环素片,有的患者每天服用8粒,有的是16粒,甚至32粒,以测验由饥饿引起的各种疾病在不同情况下吸收磺胺类药物的能力。在这种试验下,许多病人都中毒而死。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有四千名以上的患者死去,死者几乎全是患痢疾的。——《美国医学协会月报》(1953年第四期) 受虐战俘 美国人在巨济岛上的空地上搭起一个审查室,所有的战俘都要在刺刀威逼下走进审查室被审查。而审查室的出口处由台湾特务排成两条窄窄的通道:一条铺满鲜花,这是到台湾的“自由与光荣之路”;另外一条路两侧是握着刺刀、匕首的台湾特务,这是“回国之路”。想回国就必须提着脑袋从这里往外冲,跑慢了不是被刺伤就是被刺死。 第一个往外冲的志愿军烈士石振青就被活活砍死在光天化日之下…… “巨济岛的集中营中心变成了一个恐怖之岛......暴乱、酷刑、暗杀在这里的俘虏日常生活中交织成一幅恐怖的图画。”——美国合众国际社电讯 四、生擒战俘营司令 1952年2月18日,不堪忍受非人待遇的62号战俘营发生了暴动,1000余名战俘拿起镐把、铁丝网编成的鞭子、帐篷撑杆做成的长矛等进行了反抗,与美第27步兵团的一个营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冲突造成战俘77死140伤...... 1952年3月13日,韩国军队朝战俘开枪,打死12人、打伤26人...... 1952年香港《大公报》刊文 随后,76号战俘营举行了示威和绝食。 1952年5月6日晚,战俘会见战俘营指挥官、美军中校雷文,控诉遭到了卫兵的殴打和强制搜身,并让雷文转告战俘营司令“杜德”要求与之见面。 1952年5月7日下午2点,一个排的卫兵保护着杜德来到战俘营,隔着门板与屋里的战俘们开始谈判。下午3点20,一队去海边倒粪便的清洁队抬着粪桶回来,趁着大门被打开,走在最后的几个队员突然奋力将杜德拉进了铁丝网,大门立即被战俘们关严。 法兰西斯‧汤森‧杜德 反应过来的联合国军立即包围了战俘营,警报声响起、大量联合国士兵在装甲车的配合下赶了过来,直升机也在上方盘旋...... 战俘生擒战俘营司令的消息轰动了世界! 1952年5月8日,“中朝战俘代表大会”召开,杜德在《美方战俘管理当局认罪书》签字认罪!“我将终生不忘这些宝贵的教诲,并愿意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这些过失!”——杜德 同日,范弗里特派美一军参谋长柯尔逊准将接替了杜德的职务。新上任的战俘营司令柯尔逊则向战俘们表示,杜德目前已不再是战俘营司令,如果战俘们不释放杜德,那么联合国军就将发起武力营救行动。战俘们没有对柯尔逊进行回应。 1952年5月9日,美军一个团和20辆坦克开到了第76号战俘营外,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1952年5月10日,战俘代表向柯尔逊提交了释放杜德的4个条件:1、即日起,停止一切诸如:对中朝战俘的,虐杀、做活体实验、拷讯、侮辱、强迫用血写血书声明等等不合理行为,按国际法保障战俘的人权及生命安全;2、停止对中朝人民战俘,进行非法的“自愿遣返”;3、停止对中朝战俘,进行强迫性的“甄别”;4、承认中朝战俘组成的代表团,并给予方便。 同日,柯尔逊接受条件。“我可以向贵方保证......战俘在这个战俘营里可以期望得到人道主义的待遇。”——《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贝文·亚历山大:第五十九章《战俘营风云》) 1952年5月10日上午9点30,杜德交给战俘代表一张纸条:“即使在战俘营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我依然在那里受到了最高待遇的人道主义,而在谈判中,他们也保证了我的人身自由,和言论自由,而我今后也将为达成这个协议,竭力而为……”——杜德。 1952年5月10日晚8点,杜德被释放。随后,杜德挥帽向战俘代表告别……——《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 这一事件随即被更广泛地报道: 英国《雷诺新闻》发表文章说:巨济岛上的事件使美国的说法和美国的甄别方式确实开始臭气熏天起来......杜德与柯尔生事件发生后,人们不会再相信美国所谓战俘不愿意回到他们的祖国的说法了。 1952年5月12日,鹰派代表马克·韦恩·克拉克接任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则被调往欧洲出任盟军最高司令官。 马克·韦恩·克拉克 杜德事件令美军大为光火!接任李奇微的新一任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在全世界面前撕毁了柯尔逊对战俘的承诺:“柯尔逊将军对共产党战俘的答复,是建立在杜德生命受到威胁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共产党的要求是纯粹的勒索……” 紧接着,克拉克免除了柯尔逊的职务(柯尔逊只当了5天战俘营司令),由更为强硬的美2师副师长波特纳准将接任战俘营司令一职,并向战俘营增派了第187空降团和一个坦克营。——《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 克拉克决定要挽回美国洒落一地的面子。 1952年5月13日,克拉克下达命令:必须尽快控制巨济岛上的战俘和秩序,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已是美军颜面尽失,这种情况已经决不能再忍了。 1952年6月10日早5点15分,针对战俘的屠杀开始了......于是文章开头的一幕发生了...... 这一卑鄙的行径令世界哗然! 巨济岛所发生的一切,使我们认识到了,“文明”的美国佬,其实比希特勒更加残忍和无耻!——苏联《真理报》 “陆军自己也为巨济岛所发生的战俘暴动而十分难堪,并为它的一位准将被自己的俘虏所俘虏而感到无地自容……”——《美国陆军史》 被关押在中、朝战俘营的英国战俘得知这一消息后给联合国方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请停止杀害中、朝战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没有对我们作任何报复。 “这次笨拙的军事行动,像麦克阿瑟将军向鸭绿江发起的灾难性的军事进攻一样,动摇了我们的盟国对我们司令部的精明判断和能力的信心。”——美国国务卿艾奇逊 板门店谈判中断...... 巨济岛战俘营事件给杜鲁门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直接让他放弃了连任总统的打算...... 五、为李承晚量身定做一场战役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 此时的美国,一方面急于从朝鲜战争中脱身,另一方面又不想颜面尽失。 而中国和朝鲜也在准备寻求解决战俘问题的新方案,以求战争尽早结束。 1953年2月23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函中朝,建议双方可以先行交换伤病战俘。毛泽东认为此时应以静制动,再观察一段时间再说。一方面可以杀一下美国人的锐气,另一方面中国、朝鲜、苏联三国也需要磋商。 可是,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发脑溢血病逝。他的去世打乱了所有的节奏。 1953年3月7日,周恩来前往莫斯科参加斯大林的葬礼,随后于3月11日同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赫鲁晓夫、米高扬等人举行了会谈,这些苏联领导人都表示希望恢复朝鲜停战谈判。 1953年3月19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致电毛主席和金日成,表达了不想朝鲜战争再拖下去的愿望:苏联政府注意到前一时期朝鲜事件发展全过程,全面研究了当前情况下朝鲜战争的问题。苏联政府由此得出结论,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继续执行迄今为止推行的路线,如果不对这一路线做一些符合当前政治特点和出自我们三国人民最深远利益的改变,那是不正确的。苏中朝三国人民关心世界和平的巩固,一直寻找尽可能快地结束朝鲜战争的可行途径...... 俄国档案馆解密档案 1953年3月23日,毛泽东致电在板门店的谈判代表丁国钰并告金日成、彭德怀,针对克拉克建议先行交换病伤战俘一事表示:“我方准备同意此事,复文尚须数日才能拟好,暂时不要向外面透露”。 1953年3月27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现拟以金、彭名义复克拉克一信,表示我方完全同意关于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双方病伤战俘的建议,以重开谈判之门,然后再由北京、平壤、莫斯科相继发表声明,准备在遣返战俘问题上作一让步,以争取朝鲜停战,但也准备在争取不成的情况下继续打下去。" 1953年3月30日,周恩来发表声明,表示: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1953年3月31日,克拉克回函金日成、彭德怀:我也具有你们表示的希望,即病伤战俘在战事期间交换的完成,会使战俘问题的顺利解决较为可能。据此,我将准备指示我的联络组作为事务的第二项与你们的联络组会晤,以安排我们双方代表团停战谈判的恢复。 1953年4月3日,周恩来在政务院第173次政务会议上指出:......我们这个方案是将战俘交中立国。在这种情况下,恢复谈判是定了的,结束战争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强了,但打的可能性还存在。我们还是两句话,争取和平,但是也不怕战争。 1953年4月9日,朝鲜首席代表南日致函联合国代表:朝中方面不承认有所谓不愿遣返的战俘,因此,所谓“强迫遣返”或“武力遣返”的问题根本不存在,我们从来就反对这一主张。根据这个立场,我方主张将一部分因遭受恐吓和压迫而心存疑惧、不敢回家的我方被俘人员转交中立国,经过我方的解释,使他们逐步解除疑惧,从而在遣返问题上得到公正解决。 1953年4月20日,朝鲜停战谈判双方在板门店开始交换病伤战俘。中朝方面交给对方684人,对方交来6670人。 1953年4月26日,板门店谈判复会。 1953年5月7日,中朝方面对战俘问题提出一个具体方案:即停战后立即遣返坚持遣返的战俘,并将其余战俘送出朝鲜,运交中立国进行为时6个月的解释。 1953年6月8日,双方就战俘问题达成协议:停战后双方立即遣返坚持遣返的战俘,其余战俘于停战生效60天后交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和印度5国组成的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看管,由双方派人去进行为时90天的解释。此后仍不愿意遣返的战俘再由政治会议处理,或由中立国将其变为平民,去他们申请去的地方。 但是,韩国李承晚表示对这一协议坚决反对,并于1953年6月18日派兵打开由美国宪兵看守的战俘营大门,强行扣押了2.7万名朝鲜人民军战俘,押送到韩军队训练中心,并要将其补充入韩国军队。 他叫嚣:就算只有韩国部队参战,也要打回鸭绿江,将中国彻底赶出朝鲜。 对此李承晚的举动,毛泽东提醒道:我们需要给敌方充分压力,才能杜绝类似事件不会再发生,这样我方才能掌握主动权。 1953年6月19日,彭德怀、金日成致电联合国军:“我们认为你方必须负起这次事件的严重责任……究竟军(指“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朝鲜政府的军队?……朝鲜停战究竟包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 同日,艾森豪威尔表示,如果李承晚一意独行,美国就要同他分道扬镳,甚至表示可以考虑放弃或推翻李承晚。并指令克拉克致函中朝方面,承认李承晚释放战俘是一个“严重事件”,并表示要尽力追回在逃的战俘。 英国首相丘吉尔直接斥责李承晚:“女王政府强烈谴责这种背叛行为”。 印度总理尼赫鲁评价李承晚的行为:“这是一件很遗憾而极其令人反对的事”。 1953年6月20日晚,彭德怀经与李克农商议后致电毛泽东: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需推迟至月底似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 1953年6月21日,毛泽东回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1953年6月25日,美国总统特使罗伯逊到达韩国,劝说李承晚遵守停战协议,无果。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则警告李承晚,如他破坏停火,则停止对韩国的援助。但李承晚坚决不从。克拉克无奈地表示:我们不想插手了,让中国教训一下韩国吧。 至此,朝鲜战争迎来了为李承晚量身定做的一战——“金城战役” 敬请关注下一篇:朝鲜战争深度剖析,你接触不到的历史真相,第二十篇:血战金城 我是@視觉传达,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我会持续和大家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