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融创中国三大变化,给房地产行业的启示

2022-01-27| 发布者: 智远传媒|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作者:容月260家房地产企业破产,平均每天有1家房企破产,68家房企毛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龙头企业增速放缓......
南京皮肤研究所预约挂号 http://www.cnyingfeng.cn

作者:容月

260家房地产企业破产,平均每天有1家房企破产,68家房企毛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龙头企业增速放缓,三成上市房企现金减少……上半年房地产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并不好看,这个结果却也不意外。

自2020年以来,“房住不炒”进入深水区,各地频繁祭出“史上最严调控”,而“三道红线”“拿地销售比不大于40%”的提出则掐住了房企未来融资和投资的脖颈,房地产金融红利、高杠杆红利基本宣告终结。

近期,上市房企半年报陆续出炉,实实在在的数据,一是可以看到清楚看清企业当下。最重要的还是从数据背后,找到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基于市场判断而做出的改变。

实际上,上述表述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看行业头部企业的“变动”。

8月30日,融创中国(01918.HK)公布了2021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合同销售额3208亿元,同比上升64%,稳居行业前四;营业收入958.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23.9%;毛利199.8亿,同比上升12.5%;归母净利润119.9亿元,同比上升9.4%;每股盈利2.62元,同比上升8.7%。

纵观上市房企销售额、在手现金以及营收和净利润等各个核心指标,常年霸占行业第四位的融创在众多房企中也保持在前五位。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直言“下半年市场压力依然很大。”当巨头感知到压力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从融创半年报和管理层的表述中,找到主要三方面解题方法。

1

拿地方面控总量、提质量

规模已经不再是评判企业强弱的唯一标准。

孙宏斌提出的“安全边界”很大一部分就是指控制拿地总量。

在其半年报“下半年展望”中有明确的表述:面对可能下行的销售市场和具有不确定性的金融市场环境,本集团将严格控制拿地总量并把握好节奏,预计下半年权益拿地销售比将控制在20%以内,全年权益拿地销售比将控制在30%以内。

2021年上半年,融创共获取权益土储货值2135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37.9%。若把时间拉长至一年(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公司权益拿地销售比仅为28.5%。

控制拿地规模,指向安全,提升拿地质量最终则指向利润和产品品质。

还有一点,融创还提到,将提高全资项目占比,优化现有合作模式,优选资金实力强劲的合作方,以成立长期平台的模式进行合作。

孙宏斌明确表示,在投资方面要留出比较安全的边界,如果还像过去一样拿地,会吞掉很多利润,未来希望独资的项目更多。

正确的投资是成功的一半,截至2021年6月30日,融创持有的权益土储货值超过2万亿元,其中西部核心城市、环渤海、长三角占比均在25%以上。

2

数字化支持精细化管理

数字化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涵盖的面也越来越丰富,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数字化在提质增效、精准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愈发突出。

数字化,在融创的站位也很高:集团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将数字化作为三年规划重要任务之一,数字化建设工作主要覆盖地产、服务及文旅业务板块。

这一变化意味着,管理红利时代,房企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融创中国高级副总裁时宇表示,融创积极向科技及互联网企业学习,在管理环节运用数字化新技术提升管理效益,提质增效、赋能业务发展,不断为公司注入强劲的内驱力。融创的数字科技建设将从客户体验、产品营造、管理提效、员工赋能四大维度展开,全周期穿透设计生产过程,全链条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换句话说,就是把融创的管理经验沉淀为算法模型,让所有的数字都可视、可量、可用。

具体来看,地产板块着力推进从BIM设计、智慧算量、集采平台、智慧建造、在线销售平台、客户关系的全链条数字化运营,基于透明、公正、体验好的底层逻辑,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支持提升决策和运营效率;新交付地产项目,融创全面提供智慧社区服务,目前已在全国45处落地,年内预计也将完成全国近200个项目智慧社区平台的上线。

服务板块则将技术与业务深度协同,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化服务能力;

文旅板块着力通过智能化建设提升用户体验、赋能精准营销、实现精细化运营及管控,实现管理降本增效。

石家庄融创·未来中心实景图

今年,融创专门成立了线上业务推进部,备战地产行业正迎来的数字化时代,顺应行业发展朝精细化、高效化转型。

3

进一步明确战略方向,提出“四更”战略目标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如今赶上大变局时代,回望融创成长史,自2003年融创初创,经过18年发展与沉淀,大概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三大发展阶段放在中国房地产发展很有代表性。

2020年,是融创的转型年。这一年正式打开了公司“均衡高质量发展”的序章。这一年融创主动调整节奏,拿地金额仅为2019年的一半,“三道指标”连降两档至黄档,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信用评级全面提升。

2021年,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行情生变,房企生存与竞争逻辑也相应发生变化,融创作为行业领头羊,迅速做出战略调整,适应新环境。

融创于半年报上,明确以「更安全、更从容、更长期、更有价值」作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目标,致力于持续为员工、客户、股东、社会创造更多、更长期的价值,使企业拥有更为全面综合的社会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融创还将系统化地调整发展模式和内部管控机制,将以「更安全、更从容、更长期、更有价值」作为团队基本做事原则和考核方向,以支持新的战略目标的达成。

实际上,不只融创,更多房地产企业提到了“长期主义”。

回到前面的话题,为什么融创上述三个改变给行业带来了警钟呢?

武汉融创公园大观

原因很简单:在当前的调控环境下,热点城市面临门槛高、利润低的痛点,部分三四线城市逐渐陷入销售困境,从行业整体发展阶段来看,未来这样的状态将持续较长时间,房企不得不学会成为“长期主义者”。

但做出改变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此轮集中供地来说,房企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投资策略和风格,整体运营逻辑都需要随之改变,这对于习惯了高周转、赚快钱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不容易。

但只有改变,才能适应行业新环境,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房企要“活得好”,也必须要警钟长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智远传媒 X3.2  © 2015-2020 智远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