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何芙蓉 编辑 | 吴先之 这个冬天,互联网大厂频频被传出裁员。即便如此,很多年轻人依然对大厂充满了向往。某电商平台甚至还一度出现专门仿制大厂工牌的网店。 互联网大厂往往成为优越薪资、福利、社会地位的代名词。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有安逸、光鲜、高收入的大厂梦,只是并非人人都能实现。 至少在学历这道坎上,大部分人都被拒之门外。网络上常常会看到“互联网大厂员工人均985\211”等言论,内卷之下,互联网依旧是大学学历与个人能力比拼的延续。 站在求职者的角度,一份平台更高、前景可观、薪资满意、保障健全的工作无疑更具吸引力,这些因素驱使年轻人争相走进大厂。 近几年,一种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大厂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纷纷借此圆梦大厂,即通过“外包岗位”的方式入厂。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告诉光子星球,从2017年以来,国内互联网大厂部分岗位外包开始变得普遍。学历上不占优势的求职者将此视为“进入“大厂的跳板,那这真的能为他们撬动大厂的门吗?
不是每一个字节工牌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字节人。同样在大厂的外包模式下,不是每个在大厂上班的人都是大厂人。 工牌背后那一颗颗跳动的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外包难圆大厂梦 姜莹在阿里做运营已经一年多。 2020年夏天,她从一家小的科技公司裸辞,因为加班频繁、工资低、一个人顶几项工作……从2019年毕业便入职这家公司,一年时间过去,她受够了这种状态。她把这些不好的体验都归结于公司太小。 从很多人那里耳闻,大公司都是各司其职,所有工作都会很有条理,并且待遇好。“我不过是普通二本毕业,工作经验也很缺乏,想进大公司挺难。”姜妍当时的顾虑,也是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心理写照。 辞掉上一份工作后,姜莹加入了找工作的大潮,招聘软件上铺天盖地的工作信息,基本上与她第一份工作的情况差不多。直到几个字的出现,方才吸引住了她的眼球:阿里、大专及以上。 点开职位详情,确实是阿里的内容运营岗。一开始觉得不可信,因为这不是她开始以为的大厂的要求和待遇,不过跟HR聊过之后,她被说服了。 与她在招聘软件上沟通的公司叫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原来这是一家外包公司,并非阿里本尊。 HR给她的解释是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跟着阿里走,包括上班地点、工作内容、后期晋升、同事、领导等均与内部员工无异,但是由于阿里内部对于正编的名额没有那么多,所以中软只是帮阿里承担一部分人力。员工除了劳动合同不是跟阿里直接签,其他并没有什么不一样,而且后期表现好还可以转为内部员工。 一番劝说之下,姜莹心动了。投简历、面试、随后便与这个所谓的外包公司签下一纸合同,顺利入职“大厂”,她当时把这个机会视为进入大厂的跳板。 在与光子星球交流时,姜莹已经以外包的身份在阿里工作了一年,她的态度已和一年前完全不同。 她告诫说“如果内心敏感或者没有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最好不要去外包”,理由是:因为在你工作的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节都好像在提醒你,你跟大家不一样。 “内部员工上下班不用打卡,我们每天都得打”“别人有下午茶、水果和零食,外包没有”“别人团建不会带你”“内部员工开会也不让外包参与”“别人加班有加班费,外包是无偿加班,而且外包员工的五险一金均是以最低标准购买”。 每天与内部员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最终的待遇却天差地别。为了接受这些不同,这个年轻女子努力让自己不那么敏感。 http://www.uv666666.com http://www.ridacila.com http://www.ludilang.com http://www.mykittah.com http://www.gdufstta.com http://www.en-skill.com http://www.tao1city.com http://www.zddhappy.com http://www.roomstaar.com http://www.hekaheci.com“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也没能找到归属感。”姜莹说,她所在的部门并没有转正名额,这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部分有转正名额的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部门,前提是你技术过硬,具有不可替代性。 她用亲身经历证实了当初外包公司面试官的承诺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如果要说小公司与外包有什么不一样,小公司可能是工作多身体累,而外包则更多的是心累,他已经萌生了离职的想法。 光子星球向多位有过大厂外包工作经历的人了解到,他们来自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