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影视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wuyetv.org 来源:军武速递官方 歼-15“飞鲨” (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军事报道》等栏目,走进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舰载机训练团,对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飞行教官这一英雄群体,进行了采访。 在采访中,国防军事频道对中国海军舰载机训练团的组建、成长、日常生活、训练情况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放出了大量珍贵的镜头,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海军这些“刀锋战士”的点点滴滴。 央视报道细节满满 在大伊万看来,此次央视军事频道放出的舰载机训练团的镜头,可谓是各种细节满满,比如光是出镜的歼-15型舰载机,咱们就能从它的身上看出一大堆细节来。除了歼-15型舰载机本身,其实,大伊万更为关注的,是央视报道中,展现出的舰载机训练团其它的一些细节。 王勇教官的故事 比如,在对舰载机飞行教官王勇的采访中,王勇教官就明确提到,说他在被确定为舰载机飞行教官时,“人正在航母上”。这意味着王勇教官事实上是中国海军航母舰载机部队培训出来的第二批、甚至是第一批“种子教员”。这部分教员是从海军航空兵部队中千挑万选、精选出来的精英,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才终于飞上了海军“辽宁”舰,说他们是中国海军的“TopGun”一点也不为过。 按照王勇教官的说法,从部署在航母上的“战斗员”转为海军航空大学的“教练员”,在心理上发生剧烈转变,一时间有点“适应不了”。觉得海军航空大学的训练、带飞生活没有航母上的实战生活富有挑战性,需要慢慢克服、完成自我转变,这种描述,其实是相当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实际上,这种“优秀战斗员”被调往后方基地转任为“教练员”的做法,既是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训练中的必由之路,也是各主要军事强国航空兵部队中、已经被证明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的通行做法。 说海军首批、第二批舰载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了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训练团的教练员,是海军舰载机部队建设的“必由之路”。 很简单,其实由于我海军舰载机部队是在没有任何外部援助、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参照的情况下,从头自主建成的。这也就必然意味着,舰载机飞行员培养、舰载机飞行员队伍的逐步扩大,只能采取“集中资源先培养少数人,再由少数人培养更多的飞行员”这一模式。首先建立素质极高、极为精干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然后再从第一、第二梯队中抽调一部分人作为“种子教员”,培养出后面的第三、第四梯队。 记得早在2018年的时候,大伊万谈到中国海军的舰载机部队建设,还说过目前的海军舰载机部队,还处于人才梯队培养的“关键阶段”,宝贵的舰载机飞行员很大程度上要用来带出更多的舰载机飞行员,不能轻易用来遂行作战任务。现在看来伴随着舰载机种子教官梯队建立,这一说法可以改了。 说海军把首批精英舰载机飞行员拿去当种子教官,算是各主要军事强国航空兵部队中,“有利于整体战斗力生成”的做法。其实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航空兵部队的经验,比如美国陆军航空队,就有把打得非常不错的飞行员调往后方担任飞行教官的做法。 这种“精英后调”的策略,一方面可以让飞行员的心理得到良好的调适,不至于长期处于紧张的实战状态、导致心理状态出现失衡;另一方面更可以提高航空兵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毕竟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鸟”,教给毫无作战、飞行经验“菜鸟”的,绝对不止一点东西。现在看来,中国海军也已经基本上沿用了这种非常成熟的做法。 曹先建教官的故事 除了海军舰载机部队教官团队组建、训练的细节,央视军事频道的报道,还特地提到了同为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训练团教官的曹先建。记得早在2017年的时候,央视新闻频道就对曹先建做过人物专访,专访标题是《劫难后的复飞》。 曹先建跳伞后身受重伤,却未放弃梦想 根据央视公开的信息,曹先建在2016年4月6日,驾驶歼-15型舰载机进行模拟着陆训练时,曾经遭遇过飞控系统故障,导致歼-15型舰载机坠毁,曹先建跳伞受重伤;而同在2016年4月27日,舰载机部队还发生过另外一起更为著名的舰载机飞行事故,同样是歼-15型舰载机飞控系统故障,事故导致歼-15型舰载机“拍”在了跑道上损坏,飞行员张超跳伞牺牲。 发生人机耦合振荡的JAS-39鹰狮 这两次歼-15型舰载机的飞行事故,从央视公开的事故细节来看,都是歼-15型战斗机出现了突发性的迎角大幅度改变、连续俯仰。尽管事故原因在报道中都没有公布,但从事故表现看,这种纵向的、非可控的突发性迎角改变,往往是人机耦合震荡的典型表象。而人机耦合震荡,作为电传飞控、静不稳定飞机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故障形式,其发生往往既有飞行员自身操纵的因素,也有电传飞控系统设计,控制律设计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歼-15型舰载机在早期运用时,作为中国海军的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也确实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但伴随着这一机型设计日渐成熟,装备数量稳步扩大,毕竟连海军航空大学都用上了歼-15,这些故障都已成为往事了。 舰载教练机层面 最后要说一说的,是“海军航空大学都用上了歼-15”这件事。其实从央视的报道中,还特地展示了舰载机飞行员、飞行学员佩戴的臂章这一细节。从舰载机飞行员佩戴的臂章看,舰载机训练团似乎同时存在两种臂章:第一种臂章是一种镌刻着歼教-9H型教练机俯视图、带有“SwordFish”(剑鱼)字样;第二种臂章则镌刻着歼-15型战斗机的俯视图,带有“FlyingShark”字样。 在大伊万看来,“剑鱼”和“飞鲨”臂章,在海军航空大学舰载机训练部队的同时存在,并不是随意为之,不是大家想戴哪个就戴哪个的。它似乎有两个含义:一是代表了海军舰载机训练团装备的机型型号,二是代表了海军舰载机训练团的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养成体制。 从海军舰载机训练团装备的机型型号来看,中国海军舰载机训练团,已经形成了歼教-9H加歼-15两个机型:其实歼教-9H型教练机很好理解,一方面在空军航空兵中,它已经是比较成熟的高级教练机、兼顾战斗教练机了;另一方面歼教-9H的飞行品质、尤其是低速段的降落性能和苏-27有点类似,对于基于苏-27平台改进而来的歼-15型舰载机,可谓“八字很合”。 俄罗斯苏-25UTG 同时,从国外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体制、训练用机型来看,同样存在着一款舰载机的“中级教练机”。比如俄罗斯海军就使用了苏-25UTG型舰载教练机,作为舰载机飞苏-33之前的过渡;美国海军更是大量使用T-45A“苍鹰”,作为舰载机飞行员飞F/A-18之前的过渡,歼教-9H对应的,正是这两个机型。 美国海军T-45A 而从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养成体制看,基本上也跟美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体制比较类似,甚至还要更好一点: 咱们前边说了,歼教-9H型教练机,承担的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中的中级教练任务,飞行学员从海军航空大学飞完初级教练机之后,可以“直上”歼教-9H型教练机,在航母陆基训练系统上演练着舰动作; 飞完了歼教-9H之后,则直接上歼-15型战斗机,演练歼-15的着舰动作同时展开部分战术科目演练,在完成以上训练科目之后,可以直接加入舰载机部队成为战斗员。 这种培训体制,等于是把原本飞行学员下到部队之后,才能展开的高级战术科目演练,改到了舰载机训练团,使用歼-15舰载机一并完成,效率更高,利于舰载机部队保持较高战斗力。 而这种训练体制和训练装备,尽管比较符合当下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的现状,但也并非没有可改进的余地。毕竟歼教-9H“剑鱼”的性价比再好,从当下的情况看它也依然上不了航母,只能在陆基的着舰模拟设备上练练看。而海军舰载机部队未来即将装备的新一代舰载机,也必然要使用更新的陆基教练机来进行训练。 T-7A教练机 在美国海军已经准备换掉T-45A教练机,改为使用T-7A教练机的情况下,中国海军的新一代舰载教练机,似乎已在路上。海军航空大学的舰载机训练部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将迎来全新的机型,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对于这一装备和部队发展动态,我们也将在未来进行持续的关注,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