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进价一百卖三千!这种东西坑了多少家庭 祸首在无锡被判11年

2021-12-24| 发布者: 智远传媒|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这是文章头部张某今年28岁,曾经是一家药品公司的业务员。在工作期间,他发现药品公司的销售通过电话推销的......
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这是文章头部

张某今年28岁,

曾经是一家药品公司的业务员。

在工作期间,

他发现药品公司的销售

通过电话推销的手段,

利用一些专业的“话术”来卖出产品,

获利空间很大。

在网上购买到部分客户资料后,

张某便和其他几位同事出来单干,

开起了保健公司,

培训了几个业务员,

卖起了中药包。

这些中药包是张某从各地低价买来,

主要针对风湿骨病和肩颈疼痛,在业务员的包装下,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但其实,连张某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中药包里到底有些什么药。

而这些神奇的中药包,没有定价,完全凭业务员一张嘴,能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上不封顶。卖得越贵,销售员的提成就越高。

就这样,一包进价100多的中药包,居然能卖到一千到三千不等。

货不设价,全靠吆喝,进价100的中药包,经过这些业务员的包装,竟然能卖出超过10倍的售价。这些业务员是怎么销售出去的呢?到底说了什么话,能让被害人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呢?

原来,这些经过话术培训的业务员会冒充康复中心的回访人员,针对中老年群体,利用手中的资料,对被害人的健康情况进行首次“诊治”。

当得到被害人的信任后,后续安排由团伙成员假扮的“名医”“主任”,通过电话回访的形式继续联系被害人,随后依照设定的剧本进行虚假诊断,采取虚构、夸大事实病情的手段,让被害人购买中药包。

在被害人购买了产品后,按照团伙分工,又有一拨自称“保险”的人,以能帮助被害人申请医疗补贴,但需缴纳部分手续费为由,对被害人实施二次诈骗。

这些被害人花了数万元,却发现没有什么疗效,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随即报警。

2018年,无锡梁溪警方捣毁了以张某为首的电信诈骗团伙,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缴获电脑服务器、手机、诈骗脚本、银行卡等作案工具以及伪劣保健品一大批。

据统计,本案共有80多位被害人,涉及金额达到144万元。

最终,

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并处罚金80万。

相信大家买药或者保健品的时候

一定都会观察下外包装上的字号

分辨一下这款产品的真伪好坏

可是消费者在购买中药的时候

应该如何辨别呢?

简单的讲,可以通过望、闻、问、尝、查这五个方法初步判断。首先是望中药是否干净、饱满,成色是否新鲜,其中是否参杂其他杂质,比如质量上乘的地龙会炮制的十分干净而不带有多余的泥土;然后可以闻一闻中药的气味是否纯正,如果有发霉味或者其他防腐剂等异味则要注意;问中药的产地,一般道地药材的质量都是比较好的,如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河南的菊花、地黄等;说到尝药,有人会联想到神农尝百草,其实就如开篇所说尝附子的味道,每种中药在炮制过程中都有独特的味道和特性;最后可以用水试和火试的方法来查鉴中药,比如红花在水中是否褪色,地黄以沉入水中为上品,血竭火烤融化后色红而透明无杂质等等。

最后小编建议大家,在购买中药的时候不要过分贪图便宜,往往便宜没好货,但是也不要一味只选贵的,贵的不一定就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在购买已经打成粉的中药更要擦亮眼睛,因为这其中更容易以次充好。

最保险的就是去正规医院或相对规模较大的药店购买,正规医院的中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质量是相对有保障的。

与此同时患者也不应擅自改变医生嘱咐的服药时间和剂量,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说到底,关乎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慎重选择。

记者:杨芸嘉、费骋远

责编:颜运

编审:家乐

这是文章尾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智远传媒 X3.2  © 2015-2020 智远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