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三早”蓝皮书发布,两大项目联合推动眼底疾病规范化诊疗

2021-11-07| 发布者: 智远传媒|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根据此次发布的“蓝皮书”,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眼底病患者超3000万,近50%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0-60岁之间。我国每年......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眼底病患者超3000万,眼底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眼底疾病规范诊疗迫在眉睫。《中国眼底疾病早筛早诊早治蓝皮书》在进博会(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同时,眼科领域的两大项目 “光明中心”和“眼科日间手术联盟”也在诺华展台首次携手,共同宣布将联合推动中国眼底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

根据此次发布的“蓝皮书”,目前我国共有各类眼底病患者超3000万,近50%的患者年龄分布在40-60岁之间。我国每年新增超过300万的眼底病患者走进医院,但正确治疗率不足1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日益凸显,眼底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堃。

以糖尿病眼病为例,约90%具有治疗指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被治疗,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并非每家医院都配备眼底病专业医生,患者存在误诊可能。而眼底病具有病程越长,致盲率越高,且疾病进展不可逆的特点,这意味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够预防失明或延缓视力的降低。

如何构建规范化的眼底诊疗协作网络,进行慢病监控,探索眼病的连续性服务模式成为医疗领域和政府规划的关注重点。在此背景下,“光明中心”和“眼科日间手术”应运而生。

光明中心”项目启动

“光明中心”是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携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联合打造的眼底诊疗项目,项目致力于打造中国创新性的眼底疾病规范化诊疗协作网络。在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学术牵头下,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眼底病规范诊疗流程,建立可行的眼底疾病慢病管理模式。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许迅教授。

https://m.fh21.com.cn/news/yldt/zzxbyy/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4123/tsyl/16998053.html https://myyk.fh21.com.cn/hexpert_22780/165265.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3860/tsyl/16995138.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23257/tsyl/17011562.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21888/tsyl/16999337.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5123/tsyl/17004082.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9598/tsyl/17010515.html https://myyk.fh21.com.cn/hexpert_22491.html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7185/tsyl/16995221.html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许迅教授表示,“‘光明中心’项目起源于进博会,自2020年底正式启动以来,目前在全国已有超过500家医院加入,7000多名‘医技护’得到了专业培训,一年不到的时间已惠及患者超过10万名,中心的患者正确诊断率和识别率显著高于普遍的诊疗水平,真正实现了眼底疾病治疗的标准化、普及化,我们期待这一模式在未来可以继续复制和扩大,惠及更多中国的眼病患者。”

据了解,目前眼底疾病领域仍存在公众认知度不足、筛查率和治疗率低的痛点,晚期易造成不可逆的视野和视力损伤。“光明中心”致力于推动矫正视力低于0.8合并5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度近视、高龄)患者进行OCT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推动CST视网膜厚度大于250的患者进行aVEGF一线治疗,做到早干预;在国家中心指导、区域联动的模式下,通过质控体系和患者管理,患者就医依从性得到了有效提升,进行规范随访管理后,平均视力提升0.18,达到0.41,摆脱WHO界定的低视力水平(VA>0.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智远传媒 X3.2  © 2015-2020 智远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