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投资 足球比赛当中,应该是边翼卫踢的最累,他要上的上、下得下,上就是要进攻,能够从本方球场一直要上到对方的门线,还要传中,要内切,这个是最厉害的。那么下,就是要防守,要从对方的半场一直要防守到本方的禁区、底角这里,那么这个是最累的。 自从七八十年代开始讲全攻全守型的技战术,尤其是对两个边翼卫要求是最高的,它其实就是代替了一个边锋的角色。所以现代足球打三中卫与两个边翼卫结合的战术套路,所以这两个边翼卫对体力来说要求是最高的,还要有一脚传中和过人的本事,所以这个人才不大好找。 对于队内的其他位置来说,这个边翼卫体力上要付出是最多的,而守门员这个位置的体力付出应该是最小的,所以守门员这个位置的球员可以踢到30到40岁,这个是没什么问题的。总之,如果是靠身体踢球的话,一般这个职业期比较短,靠脑子踢球的呢,职业期就比较长。 现在足球对边后卫的要求极高,要上得去退的回来,助攻要打到对方底线,防守要退到本方禁区,一场正规的高水平比赛,跑一万一千多米很正常。当然,中场队员尤其是防守型后腰跑动距离也很大。对于职业球员来说,怎么跑位,都是根据主教练的安排。 排名第一:边翼卫。 边翼卫要一人填满边路空间,所以只防守是不行的,所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上能下。 排名第二:抢球机器。 抢球机器可以相当大程度上离开自己的位置,朝着皮球满场飞奔。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出色的体力,保证上抢质量。屠夫、跑不死是他们的称谓。另外,听蓝军球迷说,地球71%被水覆盖。。。 排名第三:全能中场。 好的全能中场攻防一体,充满存在感,从一个禁区跑到另一个禁区。就好像巅峰时期的亚亚图雷,一个人撑起蓝月中场。 排名第四:进攻型边后卫。 进攻型边后卫往往搭配内切型边锋使用,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排名第五:防守型后腰。 防守型后腰不需要爆发力,不需要速度,但是需要极为优秀的防守技术、冷静的大脑、出色的传球和跑不死的体力。防守型后腰从不前插,但也从不停歇。有了他们,边后卫和身前的中场才可以肆无忌惮的插上。当年散步散出14公里的马蒂奇是其中的佼佼者。 排名第六:防守型边锋。 现在很少了,当年朴三肺,库伊特等等也在足球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篇章。 排名第七:防守型前锋。 防守型前锋最重要的就是撕咬。时时刻刻追逐对方的守门员、中后卫和后腰,用无限的精力来达到骚扰的战略目的。 排名第八:边锋。 边路一条龙是边锋的老绰号啦。 排名倒数第一:门将。 尽管近年来以诺伊尔为首的清道夫门将非常流行,但很难做到和岩岛一样带球突破。希望未来有门将能够做到连过十人!射门得分! 19年我在卡塔尔看利物浦踢世俱杯,总共两场比赛。 当时我觉得最累的球员是前锋萨拉赫 作为一名边锋,每次攻守转换他都要快速冲刺。克洛普的球队特别强调跑动,更不会允许不参与防守。我看着他满场飞奔,心里一直担心他的体能会用完。那场比赛利物浦一拿到球权,范戴克和亨德森就往前长传,他不跑也得跑。不仅要玩命冲刺,冲在最前面还要以一敌几和后卫对抗,平时在屏幕前可能没发现,但现场看,很多时候就是前锋单打独斗。后面的队友几乎帮不上忙,如果进攻没什么起色,防守球员基本就是不会上去,在那待命了。如果冲不过去,丢了球权他还要马上进行反抢。高位逼抢的情况下,很快就夺回球权,又要开始新一轮进攻。整场比赛下来我能想象到最累的就是他了。 以前我一直觉得边后卫整场比赛上上下下是最累的,但现在觉得还是要看球队战术。像有一些求稳的球队,摆大巴摆铁通阵,不要球权的,满场都在防守,全场就反击几次。这种可能最累的是防守球员吧。 另外看欧洲球队踢球跟在国内看中超差距还是很大的。我现场看过国足,女足国家队,还有很多中超比赛。但看欧洲球队踢球,是真有一种担心他们体能不够的感觉。然而人家还能满场飞奔,可想而知早已习惯高强度的比赛了。这可能就是差距所在吧。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